石雕知识
一周一馆——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(高清图片 博物馆标准参照物资料库必备 欢迎分享、关注)
青玉,明潤有光澤。龍首上顎較長,口微張,拱背,尾上卷◆★★★■。邊緣有廓,背部有一小孔供穿繩掛佩。通體飾淺浮雕渦紋,但大小不一,且減地淺而不整齊。山東曲阜魯國故城戰國中晚期墓■★■★◆◆,曾出土與此極其相似之玉龍佩(《曲阜魯國故城》圖版105:6)◆■★★。
此件玉豬以帶褐斑灰白玉雕琢而成,軀體肥短,作躺臥狀。扁鼻大耳,長尾卷於身前。眼及口線刻而成◆★■◆■,扁鼻鑽有鼻孔,曲腿亦有刻線表達毛紋,整體造型樸拙可愛。1974年江西南昌晉墓曾出土相類的石豬(《考古》1974年6期,圖版9:3),有助於對此玉豬的斷代■◆。
此壺壺身作成松段、竹段■★■★◆、梅段一捆■◆。松樹的松鱗及松針,梅樹的枒枝及梅花★◆■,以及竹樹的竹節竹葉,都仔細刻劃◆■★★■,自然夾雜,於繁富複雜中見規整條理■◆■◆。壺把狀若盤屈松幹,壺嘴如橫伸梅枝,壺蓋蓋鈕又巧塑成一段竹節,渾若天成。壺身的一段松幹鏤雕蛀孔,上下兩小鼠嬉遊互逐,更添生趣。壺底“壬午春日★◆■★■■,鳴遠”行書刻款◆★■◆■■,壺蓋“”篆書陽文方印。
作为一所大学博物馆,文物馆的全人积极参与教学工作■★。文物馆为有关学系提供中国历史及文化的实物教材,尤与艺术系关系密切,除参与艺术系美术史教学工作,并为该系本科生及研究生提供实习的机会。此外,每年均为艺术系毕业创作展览提供场地。
其行草書五言詩含序凡十八行,除夾注滿行九至十字■◆★,款署:“箕尾叟在草玄閣書,東魯先生考校★◆◆◆■■。”押“楊廉夫”(白文方印)、“箕尾叟”(白文方印)。此書不求工穩★◆★■■,書勢跌宕欹側,筆法遒勁流暢,多含章草筆意,有鮮明的個性,是楊維楨晚年行書典型風貌。
行書七言詩四首■◆■■、信札兩通。詩四首均為自作詩,計三十二行◆★■■■★,滿行八◆■★★★、九字不等★■■◆◆,款署“長洲文徵明。”押印◆■★“文徵明印”(白文方印)、“衡山”(朱文方印)、“停雲■★■◆■”(朱文橢圓引首印)◆■★★◆★。書札第一通計五行,上款“玉池尊兄醫國”,本款署“徵明肅拜,初三日。”書札第二通計十九行◆■★■,本款署“八月三日◆◆★■★★,老勞徵明書奉。”
釋今釋(1614-1680),字澹歸,號甘蔗生,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★■◆◆■★;俗姓金■◆★◆★,名堡,明崇禎十三年(1640)進士◆◆,授臨清知州。清兵攻杭州時曾參與抵抗不敵,敗走福建投效隆武帝■■◆◆,隆武敗後輾轉追隨南明永曆帝於廣東,受到權奸排擠■◆,遂出家從天然禪師(1608-1685)落髮,復於丹霞山創建別傳寺◆◆◆,潛心著述。他的墨蹟書刊及其骨塔碑銘■★◆,在乾隆年間均被禁燬。
李魁(1789-1876後),字斗山★◆,號青葵,又號門老漁,廣東新會人。年少家貧,從事建築維生,曾為寺院繪製壁畫,據說又曾從鄭績(1813-1874後)學畫。筆法受石濤(1642-1707)影響。有學者認為,他的成就在咸豐★★、同治年間的廣東畫壇具有開創性意義。
楊維楨(1296-1370),字廉夫,號鐵崖,會稽(今浙江紹興)人◆■■。元泰定四年(1327)進士■■★★◆■,署天台尹■◆◆,陞江西儒學提舉■★◆■。元末社會動盪,避地富春山,徙錢塘(今浙江杭州)。善行草書◆◆■★★,用筆清勁可喜,書勢矯健橫發,是元末具有特殊風格的書法名家◆■■★。
湛若水(1466-1557)★■■■★,字元明★■★■◆,號甘泉◆■★★◆◆,廣東增城人★■。明弘治十八年(1505)進士,歷官南京吏、禮、兵等部尚書。築西樵講舍,與王守仁(1472-1528)皆以理學分庭抗禮。書法仿效其師陳獻章(1428-1500)。
王寵(1494-1533),字履吉◆◆,號雅宜山人,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■■。以貢入太學,工詩文,善書法★★■■★◆,曾受業於蔡羽(?-1541),書法師晉唐,精於小楷及行草書■■■◆■■,是明代中期著名書法家★◆■。
文物馆同寅进行多项研究计划,皆以馆藏实物、公私收藏为基础,亦有和校内其他院系及海内外学者合作。研究专题包括书画、玺印、拓本、陶瓷以至古物科技鉴证等。文物馆近年经校外审核拨款资助之研究计划包括:
青銅斝★◆,敞口,口上有一對菌形柱。頸與腹分段合範,腹部鼓出,一側有半弧形。平底■■■◆,下有外撇棱形空心錐足■◆★★★,與底相通。頸下部飾一圈連珠紋及饕餮紋。腹部以饕餮紋為主紋,上下又各飾一圈連珠紋★■★■。柱頂飾漩渦紋。
作为大学的教学博物馆,文物馆与艺术系紧密合作◆★◆■,在博物馆学及艺术史学方面,提供实物实习的深度研究,亦与大学其他院系共同开发中国艺术在社会、文化、技术及历史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。
銅質,鼻鈕,此印之形制◆★◆★、鈕式與秦“南宮尚浴★★■◆◆”、“小”、“右將馬”等印相同,字體◆◆、章法佈局與秦“修故亭印”★★、“召亭之印”風格一致。印文“櫟陽”為地名,亦見於“四年相部樛斿戈”★■■★■★、“元年丞相斯戈”刻銘及秦陶文◆◆◆■■◆。據《史記.秦本紀》載,自秦獻公二年至孝公十二年(公元前383-350年)■■,櫟陽為秦國之國都,孝公徙都咸陽後■◆◆■★,櫟陽為縣。印文★◆★■“鄉”係指秦地方行政的基層組織◆■◆■★。秦漢之制,縣以下分若干鄉◆◆★,此印文署“櫟陽鄉■★”,即指櫟陽縣之屬鄉。此印末字署“印”,可知是秦統一以後之物◆★★。
圓盤,弧壁淺腹◆◆★,以粉彩技法繪畫豐富的花紋◆■◆,又加施耀目的金彩★★◆■,外壁兼採黃地開光的手法◆◆,整體風格既雅緻又華麗。盤內外描繪的紋飾,都是端午節的應節景物,包括盤內的石榴花★■★■、蜀葵■◆★、五彩絲帶香包,盤外開光內的龍舟、子、瓶花◆★★、果子、除病驅瘟的艾虎、雄黃酒、葫蘆■■★◆■◆、方勝、蝙蝠◆★■,列為五毒的壁虎、蟾蜍、蜘蛛等★★◆。盤底紅彩“慎德堂製★◆◆■■”四字楷書款。
金石铭刻、碑拓法帖■◆★■★◆,是建馆以来的蒐集重点,有不少流传有绪的抓孤本■★★、珍本。工艺方面,以中国历代陶瓷器最成体系,至于其他品类如青铜彝器,玉石、雕刻★★◆■■◆、漆器、珐琅■★■★、牙雕、竹刻◆★、文玩、造像等■★■,亦各有精品,文物馆亦有多个可供专题研究的学术文物收藏,包括古代玺印★■■、铭刻文物、善拓碑帖、名家书画、秦汉简牍、宜兴紫砂、外销陶瓷等◆◆■★★,都是富有特色而且达到国际水平的精美文物■★■◆★。
青玉■◆◆,鈣化較甚,部分磨損。圓雕玉人作跪坐狀◆◆★■◆◆,兩手置膝上。額部較扁,眼如甲骨文◆◆■★★“目”字,手足均有雙鉤陰刻紋飾。玉人外形近似方柱形,造型樸拙。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之猴面玉人,其風格與此小玉人極相似(《殷墟玉器》圖96、97)。
Art Museum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)■◆■★,秉承香港中文大学的宗旨,致力弘扬中国文化,促进中外学术交流★■◆,贡献社会。文物馆隶属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★■■◆◆★,致力于收藏、保存、研究及展览中国文物如绘画■◆、书法及不同类型的工艺美术,并经常举办不同专题的文物艺术及考古展览。
董其昌(1555-1636)★■,字玄宰,號思白、思翁,別號香山居士★■■★◆,華亭(今上海市松江縣)人◆■◆◆。明萬曆十七年(1589)進士,官至禮部尚書,富才氣,精鑒賞◆◆◆◆★,工詩文,善書畫,是晚明書畫大家。其書初學顏线),後追晉◆◆、唐、五代、宋諸大家■■★■◆,擅長真、行、草書,融諸家為一體,生秀雅淡,自成面貌。其畫以山水見長,師法董源(◆★■?-962)、巨然(十世紀後期),間及唐、宋★◆★◆■■、元諸大家★★■■,並創“南北宗◆★”論,影響深遠。他在書畫史上有突出的地位。
錢溥(十五世紀)◆★■■,字原溥,號九峰、瀛洲遺叟。華亭(今上海松江縣)人★◆■■◆。正統四年(1439)進士,成化中官至南京吏部尚書■★■,謚文通■★★◆★■。擅書法,小楷◆■◆★■■、行◆★■■、草俱工,與弟博並稱為“二錢■◆”■■■◆。
木牘中所見的解除活動包括解謫、解注及解復重拘校等,均見於過去發現的東漢晚期陶瓶解除文★■★★■。解除活動中常利用偶人作為替身★■,以往曾發現有以鉛人代死者,像這塊“松人”解除木牘以“松人”作偶人者則屬首見。此塊◆★◆★◆“松人”解除木牘是迄今所見唯一一塊既有圖像◆◆■◆,又有長篇文字的解除文,對理解和研究東漢以後流行的鎮墓文、解謫文提供了新的寶貴材料■■■◆◆■。
鎛體橫截面作橢圓形★◆★◆◆◆。舞頂有鈕,鈕兩側各有一回首蹲伏的虎形飾■■■◆,虎口張開★◆,雙目圓睜,狀極威猛。鎛的舞部飾蟠虺紋。鉦部有飾虺紋的篆帶兩條,篆帶上下及之間有團身螭首的枚★■◆■,鎛體正背面各分為兩區,每區9枚◆◆◆◆,每面18枚,正背兩面共有36枚。鼓部飾卷身的蟠虺紋。
文徵明(1470-1559),原名壁,字徵明,以字行,更字徵仲,號衡山居士,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◆★■★■。官翰林待詔■★■◆,善詩文★◆◆■,工書畫,畫山水、人物、花鳥、竹石無一不精★★■,■★◆■■◆“明四家”或稱★◆“吳門四家”之一。書法學晉、唐、宋★◆◆■■、元諸大家而自成面貌,善寫各種書體■◆■◆★,尤精小楷。是明代中期最有影響的書畫大家之一。
現存以群馬為題材的古代繪畫中,較著名者有北宋李公麟(1049-1106)的《摹韋偃放牧圖卷》,作馬一千二百餘匹,場面浩瀚壯觀;元代趙孟頫(1254-1322)筆下的《浴馬圖卷》(以上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)◆★★◆◆,則一洗馳騁大漠的英姿,而轉為更具有文人氣息的閑情逸趣。至清代初年,隨著西方耶穌會教士紛紛到中國傳教,意大利人郎世寧(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-1766)於康熙五十四年(1715)抵達北京,憑一技之長供職內廷■◆■■★,歷任康、雍、乾三朝御用畫家◆■★★。他的西洋畫法,跟中國宮廷院畫崇尚工筆重彩的趣味正不謀而合◆◆。郎世寧運用歐洲繪畫的光暗、解剖、透視等技巧,混合中國傳統手法和媒介■◆★,繪製了大量畫作。他在雍正六年(1728)完成的《百駿圖卷》(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),為牧馬圖開創了新的典範■◆。
蘇仁山(1814-1850後),又名長春,字靜甫,廣東順德人。擅長繪畫白描人物■■◆◆、山水,境界奇特。其書法亦喜歡作瘦硬細筆,字形稍為狹長◆★◆◆★,行楷書有褚遂良(596-659)、李邕(675-747)神髓■★;行草往往恣意豪縱。此幅行書可見米芾(1051-1108)的影子■◆◆■■★,而每行連貫數字一氣呵成之勢,乃秉承明末清初王鐸(1592-1652)、傅山(1607-1684)等的書風,但其狂放處尤有過之★★◆。
陶牛,頭向正前、軀體端正、四足直立。頭部刻劃眼、耳★■★、口、鼻,逼肖自然■★◆■,軀體和四足的細節交待◆★◆◆◆◆,亦一絲不苟。牛的雙角及尾巴乃分件製作◆★★◆★◆,插入預留的小孔內,使造型得以完整■◆★。
商人迷信鬼神,喜以龜甲(多為腹甲,少數為背甲)、獸骨(絕大多數為牛肩胛骨、個別為羊、豬或鹿的胛骨)占卜吉凶■◆◆。卜後將卜問時間、卜人姓氏、占卜事項、應驗與否等情況契刻在甲骨上■■★,稱為甲骨文,又稱契文或卜辭★◆,是我國現存可辨識文字中的最古老者。由於甲骨文字是以刀契刻在堅硬物料上,故筆劃以直線為主■■■◆■,即使曲線亦以短的直線接刻而成。此外■◆◆◆■★,甲骨文結體多為長方形,線條一般兩頭略尖★■,中間稍粗■★■,以上種種,形成了甲骨文瘦勁挺拔的藝術特色★★★◆,在書法上具有一定的藝術性■★◆■。
居巢(1811-1865)■■★■,字梅生,廣東番禺人。壯年時◆★◆,以幕僚身分追隨張敬修(1823-1864)任官廣西★★■★◆,遊蹤所至包括兩廣★■■◆◆、江西等地■★★★,閱歷山川勝景,結交文人墨客。其時江蘇畫家宋光寶、孟覲乙(十八至十九世紀中)受聘至桂林李秉綬(1748-1830)家中,把惲壽平(1633-1690)一派的沒骨花鳥畫法傳播於嶺南,是為居巢的繪畫淵源。惲壽平畫風以重視寫生風靡天下,所作工筆花卉多用沒骨法,色彩明淨清秀◆■★,與西洋水彩畫的透明效果有異曲同工之妙,極富文人雅淡的趣味◆★★◆。居巢繼承了惲派的傳統,並由其堂弟居廉(1828-1904)發揚光大,稱為“隔山畫派”◆★■★◆■,對近代廣東畫壇影響至鉅。
行書《秀野軒記》,正文十四行,滿行十二◆★、三字不等,為吳氏竹堂別業秀野軒作記◆■■■◆◆,記中述及軒主人請文信為軒命名★★★■◆★,遂根據蘇軾(1037-1101)“中有數畝園,花竹秀而野■◆■◆◆★”之句而為之銘,並記述了秀野軒的風光概貌。此記書法楷中帶行,精謹秀潤,婀娜多姿,頗得晉、唐及蘇軾書法遺意★◆■■◆★。
戴進(1388-1462),字文進,號靜菴★■■,錢塘(今浙江杭州)人■■★◆。早年出身工匠,後改學繪畫■★◆◆★■,由於其才氣與勤奮,畫技逐漸廣受賞識,並在永樂末年至正統初年(約1424-1440年間)奉詔三度進宮■◆★■◆◆。晚年返鄉課徒研藝,成為明代“浙派繪畫■◆■★”的代表人物。
孫克弘(1532-1610後),承恩子,字允執■★★■,號雪居,松江(今屬上海市)人。官漢陽知府,明代晚期著名畫家,畫山水、花鳥◆★、竹石◆■★、梅蘭、人物等名重一時。書法仿宋克(1327-1387)★★★■◆★,八分宗漢。
深褐色,有淺色斑紋,似為陽起石雕成★◆。方柱形,外方內圓,上大下小,中有對鑽之圓孔,表面略經磨光■★■◆■◆。外表分為九節。每節以四角為中線◆◆◆★◆■,各刻一組以兩條平行凸橫棱、兩個圓圈和一個有刻紋的凸橫檔表示羽冠、眼睛■◆★◆■、鼻子的簡化人面。由於磨損的緣故,有些圓圈(眼睛)已不清楚。
行草書《千字文》卷,正文計一百二十一行,滿行九字,款署“雅宜山人王寵書於石湖別業★◆■★★。”押★■★◆■“王寵■★”◆★、“履吉父”(白文方印)。此卷書法婉麗遒逸★■,以拙取巧■★◆◆,雅澹中英氣勃發,是王寵行草書典型面貌★◆。
張雨(1277-1348),一名天雨■◆★,字伯雨,號句曲外史,道號貞居子,錢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博學多聞,善詩、文、書◆◆★◆★、畫,為元朝道品第一。書法學李邕(678-747)■◆,間學懷素(737-?)■★■★◆,近師趙孟頫(1254-1322)★★◆★,詩句字畫清新流麗,有晉、唐人風流。行書《獨遊龍井方圓菴僧照請閱宋五賢二開士象》★◆◆◆◆★,正文凡二十行,滿行十至十一字不等。書五言古體詩一首,詩後行書自識四行云:“旌德大年上人偕越之天鏡師踏雪過無味齋,既暮★■★,誦余近作俾書之,龍井僧照者未及寫與,乃為大年破天荒云昏謬之。至正二年冬季十又六日幻僊張雨記。”至正二年為1342年,時張雨六十六歲。作者印章:■■★■■■“張雨印章”(白文方印)、“句曲外史”(朱文方印)、★■■◆“幻僊”(朱文橢圓印)◆◆■◆★■。
銅質,鼻鈕,璽文參字與上樂鼎、梁上官鼎之參字相同◆■■■◆。第二字“◆★◆★”所從之台,構形與陳侯午敦、陳侯因敦之台字合★■■◆。參與三字通,《戰國策.趙策一》:“韓七三川”,帛書本“三■★■”作“參”,是其證◆◆。從台聲,台與臺音近,從台聲之字可讀作臺★◆◆★■★,如《呂氏春秋.任數》◆◆★◆:“嚮者,煤炱入甑中■★■★◆◆”,《文選》陸機《君子行》李注引高注曰◆■★■■◆:“炱讀作臺”,是知亦可讀作臺,璽文“參”即係“三臺”◆★。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》卷十二直隸容城縣條下云:“三臺城在縣西南一帶”。此璽之形制、印文風格與趙國官璽“石城彊司寇”相同,據此並由三臺之地望,可知此璽亦係趙國之官璽★◆。
這套茶具,茶壺造型是球腹、直流■■◆★★■、環把、穹形蓋★◆,杯碟均為圓形弧壁。茶具上的紋章,是由花體字WW(William Woodley縮寫)、貓頭鷹和蔓草紋圓環組成,粉彩加描金,是原屬洛福郡的威廉渥里(William Woodley)所擁有,稱作渥里紋章(Woodley Crest)。渥里紋章分別裝飾茶壺的兩側壁、杯的兩側壁及碟的中央,配以各式折枝花卉、波浪帶狀魚鱗紋及放射線紋,豔麗華美。
十二頁★★◆,錄詩凡十三題◆★★■,分別為《惠城逢曹公子》、《惠州西湖十首之三》★★■◆■◆、《題葉金吾湖山》、《雷城元夜褚邑令衙齋賞雪》、《西濠夜月有感》■◆■★◆、《西郊社集同岑梵則王說作翁山高望公諸子》、《梅花三十之一》■◆、《睡燕》■■★★、《春堤柳》★★★■◆■、《崔子霞仙人故宅》◆◆◆◆、《小姬索詩戲贈》、《詠睡鳧》、《詠水仙》。另有張繼、蔡元培、鄧爾雅題跋共二頁■■■◆◆。
草書《漢京篇》卷,五■■★★、七言古體長詩,凡六十五行,滿行三至六字不等■■■★◆◆,共二百八十九字。款署■■◆■“天啟壬戌書於長安邸中,張長公瑞圖。■★”押★★★◆◆■“張瑞圖印★■◆◆■”(白文方印)、“興酣落筆搖五岳”(白文方印)。天啟壬戌為天啟二年(1622),時張氏尚未被召入內閣。此卷書法書勢奇宕多姿■■■,筆法峭勁,鋒棱畢現,是張氏草書成熟時期典型風貌。
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致力中国文物的收藏、保存、研究和展览■★★★,将源远流长的中国艺术◆★★◆◆、人文精神、文化遗产介绍给大学成员及香港公众。文物馆以馆藏机惠借文物精品为基础■★★◆■,进行学术研究及推广交流。
一群热爱中国艺术、支持文化馆工作的社会人士◆★◆★■,在一九八一年成立文物馆馆友会,积极参与及推广文物馆的活动。馆友会惠赠不少文物给文物馆■◆,并提供奖学金给与学校艺术系同学。近年来,会员人数不断增加,活动日益活跃◆◆◆★■★,在加强文物馆与社会联系方面,扮演重要的角色。
長方形帶飾■★,框內鑄雙馬互相咬鬥的形象。左馬咬右馬的背脊★■,而右馬則咬左馬的前腿◆◆。馬身肌肉壯實,互相咬鬥的姿態亦刻劃生動。邊框四周飾柳葉形圖案。在傳世品中◆■◆,與此相同的帶飾,曾見於薩爾莫尼■◆:《盧芹齋收藏的中國─西伯利亞藝術品》一書,書內其中一件,構圖與這件相同,只是邊框四周飾竹的花紋有些區別。
汪士慎(1686-1759),字近人★■◆■★◆,號巢林、溪東外史,安徽歙縣人,後寓揚州◆◆★■◆。一生清貧,以賣畫為生★◆■■◆◆。工詩,善畫墨筆梅★★■★★、蘭、竹◆◆◆,風格枯瘦曲硬。雙目失明後仍作畫。與金農(1687-1764)友善,世稱◆◆■“揚州八怪◆★◆★”之一。
廟宇供器,圓形大瓶,口緣外侈★★★★◆◆,圓唇,頸部細長成喇叭形,單獨分燒後下接插罐形的腹體,連以倒缽形底座★◆◆★。通體飾多層纏枝番蓮、蔓草紋、蕉葉紋、荷瓣紋、忍冬紋、如意雲頭★★◆■■、雲雷紋等。腹體開光內楷書銘:“養心殿總監造;欽差督理江南淮、宿、海三關◆■■■★◆,兼管江西陶政、九江關稅務,內務府員外郎仍管佐領加五級,瀋陽唐英敬製。獻東壩天仙聖母案前永遠供奉■★。乾隆六年春月穀旦◆■★■◆。”
文物馆设有参考图书室■◆★◆,入藏与海内外文博机构交换互赠的图册,亦有藏家捐赠的参考书籍。此外,又设有文物图片资料库,汇集海内外中国艺术品的照片及幻灯片■■◆,为海内外中国文物美术史研究工作者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。
此青花大盤的造型是折沿弧腹,盤心坦平,矮圈足■★◆,砂底。花紋共分四區:盤心繪蓮池紋,上下左右單葉雙蓮紋共四束,內、外腹壁各繪纏枝蓮花紋一周■■★■,口沿繪菱形錦紋一周。
一九七三年文物馆入藏猛进书屋原藏明清以至近代广东书画千余种,奠定馆藏书画的基础。此后又承各方捐赠,年代由明清上溯宋元。
吳歷(1632-1718),字漁山,號桃溪居士★■■◆◆◆,後號墨井道人◆◆◆,江蘇常熟人。為明代都察御史吳納的第十一世孫★◆。曾篤信天主教◆■■。工詩、善畫山水,是王時敏(1592-1680)◆■■■★■、王鑑(1598-1677)弟子★★◆■★★,與王翬(1632-1717)、王原祁(1642-1715)、惲壽平(1633-1690)合稱“四王吳惲”■★■◆★。著《墨井詩鈔》、《三巴集》、《墨井畫跋》等◆◆★★■。
文物馆在一九九七年成立工作处,设置文物修护工作室、书画装裱室,摄影室及木工室■★■,一方面为文物馆的展览提供技术性的协助,同时也进行书画和文物的保存和修复的研究★★◆◆。
呂壽琨(1919-1975),廣東鶴山人。1943年畢業於廣州大學經濟系。1948年移居香港,1956年與李研山(1898-1961)、趙少昂(1905-1998)等成立“丙申社■■■◆★”及◆■◆■★◆“香港中國美術會”,1966年兼任香港大學建築系及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水墨畫導師,提倡國畫現代化,為香港現代水墨運動之先驅。其學員先後於1968年成立“元道畫會”■★◆■★■,1970年成立“一畫會”。
本館所藏青玉鏤雕人物山子應為爐頂嵌飾◆◆,玉色青中泛灰★◆◆★★,局部保留原玉璞表面黃褐皮色。器呈圓柱形,上寬下窄,通體鏤雕山石、人物及動植物紋飾。整器紋飾以山石為主,正面稍凸,中央為火焰,內凹,中心圓雕髻髮長袍■★、拱手而立之仙人◆■◆。右下方有二人拱手向老者膜拜◆■■★★。左側山石間有瀑布傾瀉而下◆◆★■★。背面略平,右下方利用玉璞黃褐皮色雕出大樹及猿猴★■★■◆★,大樹枝葉繁茂,其上山石處二猴上下攀援,小巧玲瓏。左下方樹旁雕有二羊,其一似正仰首觀望樹上猿猴。器底磨平■★■■★■,中有小孔可供與他物嵌結用。
此青花尊,器形雄渾巨碩,胎體厚重■★◆,分三段拉坯製成。圓形,方唇★◆◆★,短頸★★◆,肩部以下向內斜收,實底沙足,假圈足微外撇★★◆。以青花書寫排列整齊、形態各異的篆書美術體壽字,排列方式是◆■★★★■:頂部兩圈★★,每圈7_7_個■◆★★■;方唇及底足邊各48個;外口沿下至底共130_圈,每圈75字,合共整一萬個壽字◆■◆◆。透明釉泛青,青花濃豔,沙底有窯裂數道★◆★。